漳州市龙文区九十九湾一瞥。
海报新闻记者 张玉升 通讯员 李晓芳 南宁 漳州 报道
江河奔涌,湖泊静谧,皆是大地的血脉,承载着万家灯火的暖意与希冀。近年来,水利部与各地各有关部门一道,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积极推进幸福河湖建设:2022年以来,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在全国遴选122条(个)河湖,实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2024年12月,水利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意见》,从提升河湖安全保障水平、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清洁美丽等方面明确了幸福河湖建设重点任务……越来越多的河湖水流活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守一脉清流 护百姓安宁
珠江流域西江支流郁江自西向东奔流,流经广西南宁城区,被人们称为邕江。在这条南宁人的母亲河河畔,绿地公园星罗棋布,亲水步道依江绵延。“下班后到江边散步,周末来江边露营、打球,可以说邕江已经融入我的日常生活中了。”家住邕江边的市民郭少东说。
“我们致力于打造安澜、生态、宜居的邕江。”南宁市水利局河长科负责人李洁介绍,南宁市深化水质“提质进位”行动,坚持源头防控与末端治理并重,实现水质持续改善;深入挖掘邕江文化内涵,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沿江景观建设之中,打造特色人文景观带。2025年1月,邕江(郁江南宁市段)入选水利部2024年幸福河湖优秀案例。
幸福河湖首先是安全河湖。曾几何时,邕江洪水频发。自1972年起,南宁市持续开展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如今一批高标准、高质量防洪堤相继建成,南宁市主城区累计建成防洪大堤107.12公里、排涝泵站31座。老口、邕宁等水利枢纽竣工投入使用,与百色水利枢纽一起联合调度,使南宁市防洪标准提高至200年一遇。
南宁市民正在邕江上划船。
“十四五”期间,广西完成了910座水库、27座水闸的除险加固,建立了4120座水库雨水情安全监测体系。深入推进河湖库“清四乱”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完成了近8万个河湖遥感图斑的核查,累计清理整治了1.9万余个“四乱”问题。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前提,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和岸线保护,治水之害、用水之利、彰水之美,着力建设安全河湖、生命河湖、幸福河湖。”水利部河湖管理司司长陈东明说。
湖北省莺河结合上游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通过河道拓宽、清淤疏浚等措施,将下游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河北永定河(怀来县段)持续开展“清河行动”、河湖库“清四乱”等专项行动,岸线清理整治效果明显,水域岸线逐步恢复,行洪蓄洪能力稳步提升;四川花溪河围绕“安全、绿色、生态”,打造花溪河孔石桥段、杨坝天宫段等“会呼吸的堤防”,形成有效防洪体系……
各地水利部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通过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依法依规严格管控河湖行洪蓄洪空间,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健全工作机制 确保长效运行
走进福建漳州市龙文区河湖指挥中心,河湖数字孪生系统的操控大屏映入眼帘,“我们通过搭建数据平台、问题平台、水质平台、防汛平台等,实现了一屏看水,一屏管水,九十九湾的各类信息可以随时掌握。”龙文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河长办副主任薛晓东说。
漳州市龙文区河湖数字孪生系统。
“玉带缀锦闽南水乡”,这是九十九湾美景的生动写照。2022年,九十九湾入选全国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后,龙文区共围绕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等5个部分实施了24个建设项目。“管护提升是建设重点,包括河湖长制建设、河长办智慧平台APP功能拓展、数字孪生平台、数字孪生业务应用系统等7个项目。”龙文区政府副区长、区副总河长林旺盛介绍。
在实现智慧管护的同时,该区还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编制九十九湾等河湖“一河(湖)一策”,全区配备4名区级河长“一月一巡河”,49名乡镇级河长“一周一巡河”,率先推行河湖物业化管护,组建专职河道巡查和水面保洁队伍,推动涉水问题早发现、早处置,以机制建设确保幸福河湖建得好、管得更好。
充分发挥河湖长牵头抓总作用,是形成河湖保护治理强大合力的关键。目前,全国31个省份通过省级总河长令等方式部署开展幸福河湖建设。
在浙江,2023年第1号“总河长令”要求,构建“八带百廊千明珠万里道”的全域幸福河湖基本格局。通过发布184条县域母亲河名录及《幸福母亲河评估指标体系》,推动90个县(市、区)以流域为单元,一条河一个策略打造各具特色的幸福河湖。两年来,已建成幸福母亲河65条、高品质水美乡村494个,15分钟亲水圈覆盖1.7万个村庄(社区)。
在福建,《关于全面推进八闽幸福河湖建设的实施方案(2025—2030年)》(闽总河湖长令2025年第1号)明确,到2030年,全省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湖泊)幸福河湖评价五星级比例达到80%以上,以各地“母亲河”为重点,建成150条(300段)以上幸福河湖。
河湖长制持续释放关键效能,让“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长盛常新。
激活生态价值 拓宽发展路径
来到九十九湾“闽南水乡”示范段,古桥、古码头、闽南古厝映入眼帘,水乡风貌让人眼前一亮。
“九十九湾沿线蕴藏着闽南水乡风貌、古桥、古码头、闽南古厝等历史文化遗产。”龙文区委书记林晓强说,“在幸福河湖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修复历史风貌节点,植入闽南文化元素,将水生态与闽南文化相结合。”
九十九湾“闽南水乡”示范段举办龙舟赛 。
该区依托九十九湾举办龙舟赛、水上民俗表演等文化活动,打造了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旅项目和研学路线,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使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优良的水生态环境得以活化利用,水生态产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步提升。
水利部河湖管理司河湖长制工作处处长杨思说:“幸福河湖建设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与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居民增收有机结合。”
近年来,各级水利部门因地制宜构建各具特色的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河湖+”融合模式,打造以河湖水系为依托的绿色产业链、生态农业带、优质服务业体系,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统筹兼顾。
广东省依托万绿湖常年一类的优质水,吸引多家饮用水头部企业落地投资,建设百亿级水产业园,创造新型产业发展模式,用1吨天然好水,创造1000元产值和100元税收,“生态好水”加速转化为“经济活水”。
浙江省积极推进浒溪绿水经济带打造,形成以绿色家居为主导,数字经济等五大新兴产业为衍生的“1+5”产业矩阵,吸引39家新经济企业入驻。开发漂流、溯溪等20余个新业态,举办中国安吉玩水节、全国山地户外运动多项赛等文旅体育活动,带动当地经济增长,2024年浒溪流域旅游收入130.73亿元,同比增长18.7%。
南宁市在邕江两岸建设特色公园、旅游码头,通过水上旅游观光、水上度假、水文化体验、水上活动等方式,打造了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邕江综合休闲旅游模式。
“福建在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上迈出坚实步伐。”福建省水利厅河湖处一级调研员陈文吉介绍:“我们在全省开展河湖生态产品调查,深入挖掘推广九十九湾等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典型模式,建立河湖生态产品目录清单,构建生态产品矩阵。同时,出台《关于推动福建省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指导意见》,构建河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推动搭建省、市、县三级河湖生态产品交易平台。”
今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明确要求健全江河保护治理制度,形成江河哺育人民、人民守护江河、人水和谐共生的江河保护治理格局;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这为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从江河安澜到生态富民,幸福河湖建设正以生生不息的水脉之力,持续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答卷。
操盘袋配资,中国十大股票配资公司,在线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